飲食與生活習慣對母乳泌乳與脹奶(塞奶)有顯著影響,以下整理相關重點:

飲食對母乳泌乳的影響

  • 水分攝取
    母乳大部分成分為水分,哺乳媽媽若水分攝取不足,奶量會減少且乳汁較濃稠,容易導致塞奶。建議每日飲用湯水至少2500毫升,但需注意湯品中的油脂含量,避免過多熱量。
  • 蛋白質與營養素
    蛋白質是泌乳的重要營養來源,建議哺乳媽媽每日增加15公克蛋白質攝取,豆、魚、肉、蛋皆為良好來源。維生素C有助於提升蛋白質吸收率,對刺激乳量也有幫助。
  • 熱量需求
    哺乳期媽媽每日需額外攝取約500大卡熱量,以滿足泌乳所需。熱量與營養不足會影響母乳分泌。
  • 發奶與退奶食物
    常見發奶食物如魚湯、花生燉豬腳等,能補充優質蛋白質與水分。退奶食物則包括韭菜、人參、麥芽等,哺乳媽媽應避免食用。
  • 避免油膩與高脂肪食物
    油炸物、肥肉、甜點、糕餅等高脂肪與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容易使乳汁濃稠,增加塞奶風險。

生活習慣對母乳泌乳與脹奶的影響

  • 哺餵頻率
    寶寶吸吮乳頭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與催產素,促進乳汁分泌。哺餵次數不足或時間不固定,容易導致奶量減少或塞奶。
  • 壓力與情緒
    生活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會影響泌乳激素分泌,進而影響奶量。保持心情愉快有助於乳汁分泌。
  • 休息與睡眠
    產後疲勞與睡眠不足會降低泌乳量,建議媽媽們適度休息,維持良好作息。
  •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過酸、過辣、重口味食物容易刺激腸胃,並可能影響乳汁味道與寶寶腸胃,建議哺乳媽媽避免食用。

小結

母乳泌乳與脹奶(塞奶)受飲食與生活習慣雙重影響。哺乳媽媽應注意水分、蛋白質與熱量攝取,避免油膩與高脂肪食物,並維持規律哺餵、良好情緒與充足休息,以促進乳汁分泌並降低塞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