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後,母乳塞奶的調整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調整餵奶頻率與姿勢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母乳餵哺次數通常會減少,容易造成乳腺堵塞。建議保持規律親餵,至少每3小時擠奶一次,並且注意調整寶寶含乳姿勢,確保乳汁能順利排出,減少塞奶風險。

2. 適當按摩與擠奶
當感覺乳房脹痛或有硬塊時,可用手輕柔按摩乳房,從硬塊處朝乳頭方向按壓,並配合手擠奶,幫助排出堵塞的乳汁,讓乳房恢復柔軟。

3. 飲食調整
媽媽應避免攝取容易造成塞奶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食物(例如奶油、巧克力、焗烤等),並可補充卵磷脂幫助乳汁乳化,減少黏稠度,促進乳汁流通。

4. 副食品與母乳的時間間隔
建議寶寶吃完副食品後,間隔15-30分鐘再餵奶,且餵副食品前1小時盡量不要餵奶,避免寶寶因吸吮次數減少導致乳汁積存,增加塞奶風險。

5. 退奶與奶量調整
若奶量過多且來不及排出,也會造成塞奶。可考慮適當退奶,調整奶量,讓乳房不會過度脹滿。

6. 夜間餵哺
夜間媽媽的造奶激素較多,建議寶寶夜間仍要餵奶,幫助維持乳汁流通,避免塞奶。

綜合以上,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後,媽媽需透過調整餵奶頻率、姿勢、飲食及按摩擠奶等方法,維持乳汁順暢,減少塞奶問題。若塞奶嚴重,建議尋求專業哺乳顧問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