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奶的成因、症狀與分階段處理技巧如下:
一、塞奶的成因
塞奶是指乳汁在乳腺管內淤積,無法順利排出,導致乳腺阻塞的現象。常見原因包括:
- 哺乳或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寶寶吸不到奶水,乳汁無法排出,造成乳腺管堵塞。
- 哺乳或擠乳不規律:餵奶次數或時間不足,乳汁累積。
- 乳量過於豐沛:供過於求,乳汁無法完全排出。
- 哺乳模式改變:如由親餵轉瓶餵,或反之,導致排奶不順。
- 內衣過緊或不合身:壓迫乳房影響乳汁流通。
- 壓力影響:心理壓力可能影響乳汁分泌與排出。
- 飲食不當:油膩飲食、水分攝取不足等也可能影響乳汁流動。
- 乳頭破裂或乳腺炎:影響寶寶吸吮及乳汁排出。
二、塞奶的症狀
- 乳房局部硬塊:乳腺阻塞處出現硬塊。
- 乳房脹痛、紅熱:乳房感覺緊繃、疼痛,觸碰時疼痛加劇。
- 乳頭、乳暈堅挺且疼痛。
- 寶寶吸吮後仍有積奶感。
- 發燒、全身乏力(嚴重時,可能發展成乳腺炎或膿瘍)。
三、塞奶的分階段處理技巧
階段1:局部硬塊初期(乳腺阻塞初期)
- 保持正確哺乳姿勢:讓寶寶含住整個乳頭及大部分乳暈,並讓寶寶下巴靠近硬塊處,幫助疏通乳腺。
- 哺乳時輕輕按摩硬塊:在寶寶吸吮時輕柔按揉硬塊,促進乳汁流通。
- 避免用手直接擠壓硬塊:寶寶吸吮是最有效的排奶方式,手擠可能造成傷害。
- 盡快哺乳:乳房感覺脹痛時,立即讓寶寶吸吮,常可快速緩解。
階段2:持續硬塊且疼痛
- 增加哺乳頻率:保持規律哺乳或擠乳,避免乳汁積存。
- 調整哺乳姿勢:嘗試不同姿勢,確保乳汁能順利排出。
- 穿著舒適、合身的內衣:避免壓迫乳房。
- 熱敷:哺乳前可用溫熱毛巾熱敷乳房,促進血液循環與乳汁流動。
- 保持水分攝取與均衡飲食。
階段3:嚴重塞奶或疑似乳腺炎
- 出現發燒、全身不適時,應立即就醫。
- 可能需要醫生處方抗生素治療。
- 持續哺乳或擠乳,避免乳汁滯留加重感染。
- 專業泌乳顧問協助調整哺乳技巧。
補充建議
- 哺乳媽媽應注意哺乳姿勢與頻率,避免乳汁積存。
- 適當休息與減壓,保持心情舒暢。
- 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尤其是內衣。
- 遇到塞奶問題,盡早處理可避免惡化為乳腺炎。
以上資訊綜合自多方專業來源,能有效幫助哺乳媽媽理解與處理塞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