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病人的飲食原則主要包括:高蛋白質攝取、足夠熱量、限制高磷、高鉀、高鈉食物,以及適度控制水分攝取。這些原則有助於維持體力、避免營養不良及控制體內電解質平衡。
具體營養需求與飲食原則如下:
-
蛋白質攝取:洗腎過程會流失蛋白質,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約1.2至1.3克,甚至可達1.5克,主要以高生物價的動物性蛋白質為主,如魚肉、雞肉、豬肉、蛋奶等,這些含有人體必需胺基酸,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植物性蛋白質如豆腐、無糖豆漿可作為補充,但需注意其生理利用率較低。
-
熱量攝取:洗腎患者常因口味受限食慾不佳,需確保足夠熱量以防止體重下降和肌肉流失。建議每日熱量攝取約為每公斤體重35至45大卡,約2200至2800大卡(依個人體重與活動量調整)。熱量來源可包括澱粉類(如冬粉、地瓜、米粉)、純糖類(冰糖、蜂蜜)及植物油等。
-
限制高磷、高鉀、高鈉食物:
- 高磷食物:乳製品、堅果、豆類等需限制,因磷過高會加重腎臟負擔及影響鈣磷平衡。
- 高鉀食物:避免過多攝取香蕉、橘子、馬鈴薯等高鉀蔬果,以免血鉀過高危險。
- 高鈉食物:限制鹽分攝取,避免醃製、加工食品,改用香料、檸檬汁等調味,減少口渴感及水腫風險。
-
水分控制:依個人尿量調整每日飲水量,一般建議每日水分攝取量為24小時尿量加500毫升,避免水腫及心臟負擔。
-
其他注意事項:
- 優先選擇新鮮自然食物,避免加工食品。
- 適量攝取低氮澱粉類食物,如冬粉、米粉等,有助提供熱量且不增加蛋白質負擔。
- 針對個人血液檢查結果及慢性病狀況,應由營養師調整飲食計畫。
所以,洗腎病人的飲食重點是高蛋白質且高熱量攝取,同時嚴格控制磷、鉀、鈉及水分的攝入,以維持營養狀況和電解質平衡,減輕腎臟負擔並避免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