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病人的飲食調整對疾病併發症有顯著影響,主要透過控制蛋白質、鈉、鉀、磷的攝取量及水分管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骨病變、電解質失衡等併發症的風險,並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態與生活品質。
具體來說:
-
蛋白質攝取:洗腎患者因透析過程中蛋白質流失,需增加蛋白質攝取量至約1.0~1.2克/公斤體重/天,且以高生物價(優質)蛋白質為主,如蛋、魚、肉、豆腐等,以維持肌肉量和免疫力。但慢性腎病晚期未洗腎者則需限制蛋白質以減輕腎臟負擔。
-
鈉(鹽)控制:限制鈉攝取可避免高血壓和水腫,減輕心臟負擔,並減少口渴感,幫助控制飲水量,降低心血管併發症風險。
-
鉀離子控制:血鉀過高會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故應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蕉、奇異果、深綠色蔬菜等),並以燙煮方式減少鉀攝入。
-
磷攝取限制:長期高磷會導致腎性骨病變(骨質疏鬆、骨痛、骨折),應避免高磷食物如蛋黃、乳製品、豆類、內臟、小魚乾等。
-
水分控制:洗腎患者尿量減少,需限制每日飲水量(約尿量+500毫升),避免水腫與心臟負擔。
-
熱量攝取:足夠熱量攝取可避免營養不良和肌肉流失,建議搭配低蛋白質澱粉類(如冬粉、米粉)及植物油等高熱量但低蛋白質食物。
研究也指出,洗腎患者對於高鉀、高磷飲食的認知較差,良好的飲食教育與個別化營養諮詢能提升飲食配合度,減少併發症發生。
所以,洗腎病人透過高品質蛋白質補充、低鈉低鉀低磷飲食及水分限制,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骨病變及電解質異常等併發症,並維持營養狀況,提升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