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量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餵奶過程問題、媽媽心理因素、藥物或食物影響、生理因素及寶寶吸吮問題。
追奶技巧則以增加哺乳頻率、保持正確哺乳姿勢、夜間哺乳或擠奶、乳房按摩及保持良好心情和營養為主。


母乳量不足的常見原因

  1. 餵奶過程問題

    • 哺乳頻率不足(建議一天8-12次,約2-3小時一次)
    • 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影響吸吮效率
    • 晚上未餵奶或擠奶,錯過泌乳素分泌高峰期
    • 使用安撫奶嘴或奶瓶,導致乳頭混淆,寶寶吸吮意願降低
    • 母嬰早期分離,影響哺乳建立
  2. 媽媽心理因素

    • 壓力大、憂慮、自信不足、疲憊、睡眠不足,這些都會抑制催產素分泌,影響乳汁產生
  3. 藥物或食物影響

    • 分娩時使用的藥物(如硬膜外麻醉劑)
    • 退奶藥(bromocriptine、cabergoline)
    • 含pseudoephedrine的感冒藥
    • 含雌激素的避孕藥
    • 中量以上酒精、抽菸
    • 某些草藥如薄荷、韭菜、人蔘(影響因人而異)
  4. 寶寶因素

    • 寶寶吸吮力弱、舌繫帶過緊、顎裂或神經肌肉問題
    • 寶寶愛睡覺,吸吮次數少
  5. 媽媽生理因素(較少見)

    • 乳房手術、糖尿病、貧血、產後大出血導致腦下垂體功能降低等

追奶技巧與建議

  1. 規律哺乳或擠奶

    • 每2~3小時哺乳或擠奶一次,避免間隔過久
    • 夜間凌晨1~5點是泌乳素分泌高峰,建議夜間至少擠奶一次
    • 上班時可擠奶冷藏,保持奶量
  2. 正確哺乳姿勢與含乳技巧

    • 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避免乳頭疼痛與吸吮效率低
    • 哺乳時可搭配乳房擠壓(breast compression)幫助寶寶吸出更多乳汁
  3. 雙邊哺乳

    • 每次哺乳時兩邊乳房都餵,避免只餵一邊造成奶量不均
  4. 乳房按摩與熱敷

    • 哺乳前後按摩乳房,促進乳腺通暢與乳汁分泌
  5. 保持良好心情與充足休息

    • 減少壓力,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與營養攝取,水分補充充足
  6. 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與奶瓶

    • 減少乳頭混淆,促使寶寶多吸吮母乳
  7. 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 泌乳顧問協助調整哺乳姿勢、使用催乳劑或藥物(如domperidone)

以上方法多數媽媽都能有效提升奶量,建立自信的哺乳經驗。如持續奶量不足,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或泌乳顧問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