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餵奶過程問題:餵奶頻率不足(建議一天哺餵8-12次,約2-3小時一次)、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晚上未餵奶、使用安撫奶嘴或奶瓶導致乳頭混淆,這些都會影響寶寶吸吮次數與意願,進而影響奶量。
-
媽媽心理因素:精神壓力、情緒波動(如生氣、煩躁、憂鬱)、自信不足、疲憊、睡眠不足等,會透過大腦影響催乳素分泌,抑制乳汁產生。
-
藥物或食物影響:某些藥物如退奶藥(bromocriptine、cabergoline)、感冒藥中pseudoephedrine、含雌激素的避孕藥、中量以上酒精、抽菸,以及部分草藥(薄荷、韭菜、人蔘)可能減少奶量。
-
生理與營養因素:營養攝取不足或不均衡(缺乏蛋白質、脂肪)、水分攝取不足、睡眠不足、身體疲勞或血液循環不佳(體寒者尤甚)都會影響乳汁分泌。
提升奶量的技巧包括:
-
增加哺乳頻率與時間:保持頻繁且規律的哺乳,促進乳房排空,刺激乳汁分泌。
-
改善哺乳姿勢: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提高吸吮效率。
-
熱敷乳房:餵奶前用熱毛巾熱敷乳房3-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乳汁分泌。
-
均衡飲食與充足水分:多攝取蛋白質、脂肪及溫熱食物,避免過度節食,保持身體營養充足和水分充足。
-
身心調養:減少壓力、保持良好睡眠,適度運動,促進身體健康與催乳素分泌。
-
避免影響奶量的物質:戒菸、限制酒精攝取,避免使用可能抑制乳汁的藥物或食物。
-
追奶技巧:如「追奶泵奶法」,即在黃金追奶期內頻繁擠奶,刺激乳腺增加產奶量。
綜合以上,母乳不足多因多重因素交互影響,透過調整哺乳習慣、飲食、心理狀態及生活方式,可有效提升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