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不足的迷思主要包括:
- 很多媽媽誤以為自己奶水不夠,但實際上多數是因為餵奶頻率不足、母嬰早期分離、過度使用瓶餵或錯誤的哺乳方式導致奶量減少。
- 有些媽媽認為胸部大小決定奶量,但泌乳量主要受泌乳激素和催產素調控,與乳房大小無直接關係。
- 產後初期奶水來得較晚(約產後30-73小時),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代表奶水不足。
- 媽媽自覺奶水不足常因缺乏哺乳信心、沒有感覺到乳房脹奶或擠奶不易,但寶寶可能已經吃得足夠。
正確觀念包括:
- 母乳分泌受寶寶吸吮刺激影響,寶寶吸吮會促使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和催產素,促進乳汁產生與排出。
- 頻繁且有效的哺乳是增加奶量的關鍵,避免過度使用瓶餵,並保持母嬰親密接觸。
- 哺乳期間保持均衡營養和愉快心情有助泌乳。
- 若遇到晚發性奶量減少,應檢視可能原因(如避孕藥、懷孕、情緒壓力等),並調整生活習慣或尋求醫療協助。
- 母乳哺育中不需每次餵奶前清洗乳頭,反而可能破壞乳頭自然保護層。
這些迷思和正確觀念有助於媽媽建立哺乳信心,避免因誤解而過早放棄母乳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