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過程中常見的迷思與正確觀念澄清如下:

常見迷思 正確觀念說明
迷思1:母乳在寶寶6個月後就沒有營養了 母乳仍含有豐富的營養與抗體,6個月後開始添加副食品是為了訓練寶寶咀嚼能力,而非因為母乳失去營養價值。
迷思2:母奶寶寶很難帶、黏媽媽、不獨立 寶寶年紀小時需要較多關注與照顧是正常的,母乳本身不會造成寶寶依賴或難帶,反而有助於增強免疫力與口部發展。
迷思3:哺乳媽媽必須特別注意飲食,避免某些食物 哺乳媽媽應保持均衡且健康的飲食,無需刻意避免辛辣、大蒜、包心菜等食物,寶寶的腹絞痛或脹氣多與哺乳技巧有關,而非母親飲食。
迷思4:哺乳媽媽必須多吃才能增加奶水 增加奶水主要靠哺乳頻率與正確含乳姿勢,飲食只需均衡即可,過度進食不會直接提升奶量。
迷思5:乳房脹滿且硬代表奶水充足 哺乳初期乳房脹滿是荷爾蒙作用,隨著奶水分泌穩定乳房會變柔軟,柔軟不代表奶水不足。
迷思6:必須擠出母乳才知道寶寶喝了多少 寶寶吸吮母乳的量不易用擠奶量判斷,觀察寶寶尿布濕度、體重增加及精神狀況更準確。
迷思7:乳頭破裂是正常現象 乳頭破裂多因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或吸吮過猛,應調整姿勢並避免使用肥皂清洗乳頭。

這些澄清有助於減少哺乳過程中的困惑與焦慮,支持媽媽們建立正確的哺乳觀念,促進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