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塞奶」(乳腺阻塞)是許多媽媽常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乳汁排空不完全或泌乳過多,導致乳腺管被乳汁堵塞,造成乳房脹痛、硬塊甚至發炎。以下是塞奶的成因、症狀及實用的通乳經驗分享:
塞奶的成因
- 泌乳過多,寶寶吸吮不夠或餵奶時間不規律,乳汁無法及時排空。
- 哺乳姿勢不當,導致乳腺管受壓或堵塞。
- 乳汁黏稠,長時間未哺乳或擠奶,乳汁變濃稠易堵塞乳腺。
- 乳頭破裂或乳腺炎,也可能引發乳腺阻塞。
常見症狀
- 乳房局部硬塊、脹痛,觸碰時疼痛明顯。
- 乳房紅腫、發熱,嚴重時可能伴隨發燒、全身不適。
- 乳頭及乳暈疼痛或堅挺。
- 情緒波動,如焦慮、情緒低落。
通乳與緩解塞奶的經驗分享
-
頻繁哺乳或擠奶
建議每3小時至少哺乳或擠奶一次,保持乳汁流通,避免積奶。哺乳時間約30-60分鐘內即可,避免過度疲勞。 -
冷敷胸部
塞奶初期避免熱敷,使用冷敷可以減輕腫脹與疼痛,特別是在乳房發熱時效果較佳。 -
按摩乳房
在哺乳前或哺乳過程中,用手指輕柔按摩乳房,特別是硬塊處,從堵塞點朝乳頭方向推壓,促進乳汁流通,幫助通乳。 -
調整哺乳姿勢
嘗試不同姿勢讓寶寶更有效吸吮,避免乳腺受壓,促進乳汁排空。 -
適當退奶
若泌乳過多且持續塞奶,考慮逐步退奶,減少乳汁產生,避免乳腺長期堵塞。 -
保持心情放鬆與休息
塞奶期間情緒容易波動,適當休息與心理調適也很重要。
個人經驗分享
有媽媽分享產後一個月因泌乳過多且餵奶時間不固定,導致乳汁無法排空,胸部硬塊脹痛,甚至紅腫發熱,情緒崩潰。她嘗試多種方法舒緩塞奶,但最終因持續疲憊選擇退奶。這段經歷提醒哺乳媽媽,遇到塞奶問題時要積極尋求方法,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總結來說,哺乳期間塞奶問題可透過頻繁哺乳、冷敷、按摩、調整姿勢等方法緩解,嚴重時可考慮退奶或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保持規律哺乳與良好心態是預防與解決塞奶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