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奶時常見的錯誤手法與乳房受傷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手勢不正確
擠奶時手勢若不正確,容易造成施力錯誤,導致乳房疼痛甚至大拇指肌腱發炎(俗稱媽媽手)。正確的手勢是用手呈C字型,讓大拇指與食指分別位於乳暈兩側,並且保持均勻且適度的壓力,避免用力掐擠。

2. 擠奶方向不當
乳房的乳腺分布呈米字型,擠奶時應該依序擠壓乳房的不同區域(左右、上下、斜向),以確保乳汁能充分排出,避免乳汁淤積造成乳腺堵塞。

3. 用力過猛或節奏不均
過度用力或擠奶節奏過快,容易造成乳房組織受傷,甚至引發乳腺炎。手擠奶時應保持節奏均勻,力度適中,避免硬擠或瞎擠。

4. 擠奶器使用不當
使用擠奶器時,若吸盤未正確對準乳頭,或喇叭頭尺寸不合適,容易造成乳頭疼痛、損傷,甚至乳房組織受傷,影響泌乳效果。

5. 忽略乳房按摩與泌乳反射
擠奶前若未先輕柔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可能導致乳汁流動不順,增加乳腺堵塞風險。


乳房受傷的風險與後果

  • 乳腺堵塞與乳腺炎:錯誤擠奶手法導致乳汁無法順利排出,乳汁淤積形成硬塊,可能引發乳腺炎,造成乳房紅腫、疼痛,嚴重時需醫療介入。
  • 乳頭損傷與疼痛:擠奶時用力不當或擠奶器吸盤不合適,易造成乳頭裂傷、疼痛,影響哺乳意願與效果。
  • 肌腱炎症(媽媽手):手勢不正確導致大拇指肌腱發炎,造成手部疼痛與功能障礙。

正確擠奶建議

  • 使用C字型手勢,輕柔且均勻施力,依序擠壓乳房不同區域,避免用力掐擠。
  • 擠奶前先輕柔按摩乳房,促進泌乳反射與乳汁流動。
  • 使用擠奶器時,確保吸盤正確對準乳頭,選擇合適的喇叭頭尺寸,並從低速開始調整。
  • 若擠奶時出現疼痛,應暫停並尋求醫療建議,避免乳房受傷惡化。

以上方法能有效降低乳房受傷風險,提升擠奶效率與舒適度,幫助哺乳媽媽順利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