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暈周圍乳汁的擠出技巧與乳孔暢通的重要性主要涉及有效刺激噴乳反射、正確手法擠奶,以及保持乳腺管通暢,避免乳腺阻塞和乳汁滯留。

擠出乳暈周圍乳汁的技巧

  1. 手擠奶的正確姿勢與手法

    • 先徹底洗手,準備乾淨容器。
    • 舒服地坐或站著,容器靠近乳房。
    • 用大拇指放在乳頭上方2-3公分處,食指放在乳頭及乳暈下方,兩指輕輕往胸壁方向壓,避免壓太深以免阻塞輸乳管。
    • 以大拇指和食指相對,反覆輕壓乳頭及乳暈後方,動作應像「滾動」而非摩擦,避免拉扯乳頭。
    • 按照乳暈周圍不同位置依序擠壓,確保乳汁從乳房各部位流出。
    • 一開始可能無奶水流出,但持續擠壓後會逐漸有奶水滴出,噴乳反射活躍時甚至會湧出如泉水般的乳汁。
    • 擠奶時間約20至30分鐘,熟練後效率會提升。
  2. 刺激噴乳反射

    • 擠奶前可嘗試輕拍乳房或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噴乳反射活躍,使乳汁更容易流出。
  3. 乳暈周圍按摩

    • 在嬰兒吸吮或擠奶時,用指腹輕柔按摩乳暈周圍及硬塊外圍,幫助乳腺管暢通。
    • 按摩時以不痛為原則,避免過度用力造成疼痛或損傷。

乳孔暢通的重要性

  • 防止乳腺管阻塞:乳孔若阻塞,乳汁無法順利排出,容易造成乳腺管阻塞,導致乳房硬塊、疼痛甚至乳腺炎。
  • 促進乳汁流通:暢通的乳孔能讓乳汁均勻流出,減少乳房漲奶不適,維持哺乳順利。
  • 改善哺乳姿勢:改變哺乳姿勢,讓嬰兒下巴貼近硬塊處,利用嬰兒舌頭的蠕動幫助乳腺管通暢。

注意事項

  • 避免用力過度壓迫乳頭或乳暈,避免疼痛。
  • 擠奶時手指動作應像滾動而非摩擦。
  • 每次哺乳或擠奶時間不宜過長,約20至30分鐘為宜,避免疲勞。

總結來說,正確的乳暈周圍擠奶技巧結合適當的按摩與哺乳姿勢調整,有助於乳孔暢通,促進乳汁順利排出,避免乳腺阻塞,保障哺乳順利與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