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是否能喝,主要取決於保存方式與茶葉是否持續浸泡。

  1. 持續浸泡的隔夜茶不建議飲用,因為茶葉長時間泡在熱水中,會釋出過多的茶鹼(咖啡因)和單寧,導致茶湯苦澀且可能引起心悸、胃部不適等問題。此外,茶湯長時間放置於室溫,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增加健康風險。

  2. 若泡好茶後立即將茶葉取出,並低溫保存(如冷藏),只要茶水沒有異味(如臭酸味),隔夜茶是可以飲用的,且不會對健康造成明顯危害。冷泡茶因為用冷水沖泡,茶多酚和咖啡因釋出較少,隔夜後風味變化不大,也較安全。

  3. 隔夜茶不會致癌,但茶鹼和單寧濃度升高可能增加心臟負擔,對心臟敏感者尤其要注意。隔夜茶的維生素含量本來就少,且氧化後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4. 專家建議「即泡即飲」是最安全且健康的喝茶方式,避免長時間浸泡和室溫放置。

  5. 常見誤解:

    • 隔夜茶一定致癌:無科學證據支持。
    • 隔夜茶一定有大量細菌:若保存不當(室溫放置)確實會有微生物增長,但低溫保存可減少風險。
    • 隔夜茶營養價值大幅流失且有害:茶本身營養有限,隔夜茶主要是風味和成分變化,非直接有害。

綜合來看,隔夜茶能否喝,關鍵在於是否將茶葉取出及保存方式。若茶葉已取出且茶水冷藏保存,且無異味,隔夜茶是可以飲用的;反之,長時間熱泡或室溫放置的隔夜茶不建議飲用,以免苦澀、心悸及微生物污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