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是否會變質取決於保存方式和時間,並非所有隔夜茶都不能喝。

隔夜茶的定義

沖泡時間超過12小時的茶即可視為隔夜茶。這段時間足以讓茶葉中的成分發生顯著變化。

變質的主要風險

隔夜茶變質的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因素:

微生物滋生

如果茶葉在常溫下放置超過4-6小時,未加蓋的容器中細菌和黴菌可能會繁殖,導致茶葉變質。雖然茶水本身營養成分不多,不是細菌生長的理想環境,但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仍會增加微生物汙染的風險。

蛋白質腐敗

茶葉中的蛋白質佔比超過三成,這些蛋白質容易在久放時造成茶湯酸敗或變質。因此沖泡後應盡快取出茶葉,避免茶葉繼續浸泡在茶湯中。

營養價值下降

隨著茶湯溫度下降,茶多酚和維生素等物質會發生化學變化,導致茶湯的抗氧化能力和營養價值下降。

何時該倒掉

應在以下情況立即倒掉茶水,無論是否隔夜:

  • 茶湯出現混濁或濃稠現象
  • 茶湯顏色異常
  • 聞起來有異味

安全飲用的保存方式

若要保存茶湯,應採取以下措施:

  • 沖泡後立即取出茶葉,避免繼續浸泡
  • 立即置於冰箱冷藏,不建議在常溫下放置
  • 最佳賞味期為3天內
  • 飲用前仔細觀察茶湯狀態

致癌風險

目前沒有確切的研究證明隔夜茶會直接致癌。衛福部國健署也表示,隔夜茶頂多可能因微生物汙染導致腹瀉,而非致癌風險。

所以,只要妥善保存並在3天內飲用完畢,隔夜茶是可以安全飲用的。關鍵在於良好的保存條件和及時觀察茶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