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是否能喝,主要取決於保存方式與茶葉浸泡時間。
-
隔夜茶不建議長時間泡著喝,因為茶葉在高溫水中浸泡過久(超過12小時),會釋放大量的茶單寧和咖啡因,導致茶湯苦澀、刺激心悸、胃部不適,尤其對心臟敏感者、孕婦、兒童及更年期女性更需注意。
-
若泡好茶後將茶葉取出,並且低溫保存(如冷藏)且茶水無異味,隔夜茶仍可飲用,這樣可以減少茶多酚氧化及咖啡因過度釋放的問題。冷泡茶因為用冷水沖泡,茶單寧和咖啡因溶出較少,隔夜保存風味較佳,也較安全。
-
隔夜茶的健康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
- 化學成分變化:茶多酚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茶鹼(咖啡因)和單寧濃度增加,可能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悸或睡眠障礙。
- 微生物滋生:茶水放置室溫過久容易成為細菌和黴菌的培養基,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或腸胃不適。
-
隔夜茶不會致癌,但長時間浸泡或保存不當會降低茶的營養價值,並可能增加身體負擔。
-
保存建議:
- 泡好茶後盡快飲用,最好在2-3小時內喝完。
- 若需保存,應將茶葉撈出,茶水冷藏,並於3天內飲用完畢。
- 避免室溫長時間放置,尤其夏天或高溫環境下。
-
特殊人群建議:孕婦、兒童、心臟病患者及睡眠品質不佳者應避免飲用隔夜茶。
綜合來看,隔夜茶不是絕對不能喝,但需注意泡茶方式與保存條件,避免長時間高溫浸泡與室溫放置,並盡量冷藏保存且及早飲用,以降低健康風險。如果茶水有異味、變酸或顏色異常,則不宜飲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