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病患營養不良的警訊與改善方法

警訊(營養不良的徵兆)

洗腎病患若出現以下情況,可能代表營養不良,應提高警覺: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因尿毒症或透析副作用導致進食量減少。
  • 體力下降、四肢無力:肌肉流失、肌少症的表現。
  • 體重減輕、消瘦:蛋白質與熱量攝取不足的常見現象。
  • 容易感染:免疫力低下,常感冒或傷口不易癒合。
  • 水腫或水腫消退後仍無力:可能與蛋白質流失有關。
  • 白蛋白指數低於3.5 g/dL:臨床上判斷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

改善方法

1. 飲食調整

  • 高蛋白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為每公斤體重1.2~1.3公克,其中50~70%應來自高生物價蛋白質(如蛋、魚、肉、奶類)。
  • 補充熱量:避免因熱量不足導致蛋白質被當作能量消耗,可適度增加碳水化合物與健康油脂。
  • 避免低生物價蛋白質:減少豆類、麵筋、堅果等植物性蛋白質攝取,以免增加腎臟負擔。
  • 低磷、低鈉、低鉀飲食:避免高磷(如加工食品、內臟)、高鈉(如醬料、罐頭)、高鉀(如香蕉、橙子、高麗菜)食物,以減少併發症風險。
  • 增加纖維攝取:適度攝取低鉀蔬菜與水果,預防便秘。

2. 營養品補充

  • 透析專用營養品:如高熱量高蛋白牛奶、胺基酸補充品,適合無法從食物攝取足夠營養的患者。
  • 靜脈營養:若口服攝取嚴重不足,可考慮透析中靜脈營養(三合一營養針),補充醣類、脂肪與胺基酸。

3. 生活與醫療照護

  • 定期監測營養指標:如白蛋白、前白蛋白、體重變化等。
  • 與營養師合作:制定個人化飲食計畫,適時調整營養補充策略。
  • 改善食慾與進食環境:選擇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豆腐、嫩肉),增加進食樂趣。
  • 適度運動:維持肌肉量,提升食慾與生活品質。

結語

洗腎病患營養不良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會增加感染、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透過正確飲食、營養補充與醫療照護,可有效改善營養狀態,提升整體健康。若有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警訊,應及早就醫並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