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POP)之間有密切關係,主要因為懷孕及分娩過程中骨盆底肌肉和神經受損或鬆弛,導致膀胱支撐力下降,進而引發尿失禁及器官脫垂。
具體來說,孕期子宮逐漸增大會對膀胱造成壓迫,減少膀胱容積,且孕期荷爾蒙(如孕酮)使骨盆底肌肉鬆弛,降低其支撐功能,導致膀胱控制能力減弱,容易出現尿失禁。此外,陰道分娩過程中,尤其是長時間用力或使用產鉗,可能造成骨盆神經及肌肉損傷,進一步加劇膀胱控制問題。
骨盆器官脫垂是指骨盆底肌肉無法有效支撐膀胱、子宮等器官,導致器官下垂或突出,這種狀況與尿失禁常常同時發生。研究顯示,生產方式影響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的風險,剖腹產相較陰道分娩,尿失禁及脫垂風險較低;而器械輔助陰道分娩則與較高的骨盆器官脫垂及肛門失禁風險相關。
骨盆器官脫垂患者約有30-50%同時有尿失禁問題,尤其是產後婦女骨盆鬆弛現象普遍,這兩者常因骨盆底結構受損而共存。
總結:
- 孕期荷爾蒙變化與子宮增大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及膀胱壓迫,造成尿失禁。
- 陰道分娩可能損傷骨盆神經與肌肉,增加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風險。
- 骨盆器官脫垂與尿失禁常同時出現,因骨盆底支撐功能受損。
- 生產方式影響風險,剖腹產風險較低,器械輔助陰道分娩風險較高。
這些資訊有助於理解孕期尿失禁與骨盆器官脫垂的病理關聯及其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