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骨盆底肌肉鬆弛與尿失禁之間有密切的關聯,主要原因如下:

  • 懷孕期間的壓力:隨著胎兒成長,子宮對骨盆底肌肉施加持續壓力,導致肌肉拉伸和弱化。
  • 分娩過程的損傷:陰道分娩時,骨盆底肌肉和韌帶可能被撕裂或過度拉伸,使用產鉗、真空吸引等輔助器具或長時間生產會增加肌肉受損風險。
  • 荷爾蒙變化:懷孕期間分泌的鬆弛素(Relaxin)及黃體素使骨盆腔韌帶和肌肉變得鬆弛,為分娩做準備,但也降低了肌肉的張力。
  • 其他因素:多次妊娠、高齡產婦、肥胖、慢性咳嗽或長期便秘等,都會增加骨盆底肌肉鬆弛的風險。

這些因素導致骨盆底肌肉無法有效支撐膀胱和尿道,造成壓力性尿失禁,即在咳嗽、噴嚏或用力時腹壓增加,尿液不自主流出。約70%的產後媽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問題,輕微者可能在咳嗽時漏尿,嚴重者甚至可能伴隨大便失禁。

此外,骨盆底肌肉鬆弛還可能引發性功能障礙、生殖道或泌尿道感染反覆發作等問題。

改善方式包括透過專業指導的骨盆底肌肉鍛鍊(如凱格爾運動)、使用電磁波刺激肌肉收縮等非侵入性治療,有助於恢復肌肉力量和功能。產後六週內密集追蹤尤其重要,特別是自然產婦女,以預防和改善漏尿及相關症狀。

總結來說,產後骨盆底肌肉鬆弛是導致尿失禁的主要原因之一,透過適當的鍛鍊和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