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漏尿的常見原因與生理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骨盆底肌肉的壓力與損傷
懷孕期間,隨著子宮增大及胎兒體重增加,骨盆底肌肉持續承受壓力和拉伸,導致肌肉疲乏和鬆弛,無法有效支撐膀胱和尿道。生產過程中,尤其是自然產時,嬰兒通過產道會對骨盆底肌肉造成極大拉扯,甚至可能造成肌肉和神經的損傷,進一步削弱尿液控制能力。

2. 荷爾蒙變化的影響
懷孕期間體內會分泌鬆弛素,使肌肉和韌帶放鬆,骨盆底肌肉的張力降低。產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尿道黏膜變薄和支持組織彈性降低,影響尿道的閉合功能,增加漏尿風險。

3. 骨盆底支撐結構的功能減弱
骨盆底肌肉如同一個吊床,支撐著尿道、膀胱、陰道、子宮和直腸等器官。當吊床因懷孕、肥胖、年齡增長或賀爾蒙變化而鬆弛,支撐力下降,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容易導致尿液外漏,這種情況稱為應力性尿失禁,是產後最常見的漏尿類型。

4.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差異
剖腹產雖然不會直接損傷骨盆底肌肉,但懷孕期間的壓力仍會影響膀胱功能,可能導致短期漏尿。自然產則因產道擴張和骨盆底肌肉拉扯,損傷風險較高,漏尿問題較常見。


生理機制解析

  • 骨盆底肌肉鬆弛與損傷:骨盆底肌肉和韌帶的鬆弛或損傷,降低了對膀胱頸和尿道的支撐,導致尿道閉合壓力不足,無法有效阻止尿液外漏。
  • 神經損傷:生產過程中骨盆神經可能受損,影響膀胱和尿道的神經控制,造成尿失禁。
  • 荷爾蒙影響:孕期鬆弛素使肌肉韌帶放鬆,產後雌激素下降使尿道黏膜及支持組織變薄,影響尿道閉合功能。
  • 腹壓增加:咳嗽、打噴嚏、提重物等動作增加腹壓,若骨盆底肌肉無法有效支撐,會引發應力性尿失禁。

總結

產後漏尿主要是因為懷孕和生產對骨盆底肌肉及相關神經組織造成的壓力、拉扯和損傷,加上荷爾蒙變化導致肌肉韌帶鬆弛,支撐功能下降,無法有效控制尿液排出。自然產的骨盆擴張和拉扯影響較大,剖腹產則主要是孕期壓力影響。這些因素綜合導致產後漏尿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