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中後期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子宮體積增大對膀胱的物理性壓迫,以及孕期荷爾蒙(如黃體素和鬆弛素)導致骨盆底肌肉鬆弛無力,使得膀胱支撐力下降和尿道控制能力減弱,進而引發漏尿現象。此外,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時,骨盆底肌肉無法有效抵抗壓力,也容易造成尿失禁。
具體原因包括:
- 子宮增大壓迫膀胱:隨著胎兒成長,子宮體積不斷增大,直接壓迫膀胱,減少膀胱容量,使尿液儲存空間變小,導致頻尿和尿急。
- 骨盆底肌肉鬆弛:孕期荷爾蒙(如孕酮、鬆弛素)增加,使骨盆底肌肉變得較鬆弛、無力,支撐膀胱和尿道的能力下降,容易在腹壓增加時漏尿。
- 骨盆底位置下降與神經傳導改變:懷孕後期骨盆底肌肉位置下降,腹壓訊息傳導至尿道的效率降低,影響尿道閉合功能。
- 分娩相關損傷:陰道分娩過程中可能造成骨盆神經或肌肉損傷,進一步影響膀胱控制,增加尿失禁風險。
- 膀胱頸位置改變:子宮重量及胎頭下降改變膀胱頸位置,導致逼尿肌與骨盆底肌肉協調收縮受影響,尿控能力下降。
這些因素綜合導致孕中後期尿失禁的發生,且隨孕週數增加,症狀通常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