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底肌肉損傷與神經受損均會顯著影響尿失禁的發生與嚴重度。
骨盆底肌肉損傷會削弱對尿道外括約肌的支撐與控制能力,導致腹壓增加時(如咳嗽、打噴嚏)無法有效阻止尿液外漏,形成應力性尿失禁。產婦分娩過程中,尤其是使用產鉗時,陰部神經及其支配的骨盆底肌肉容易受損,造成肌肉無力及神經傳導障礙,進而增加尿失禁風險。
神經受損則會影響膀胱與骨盆底肌肉的協調控制。以脊髓損傷為例,神經病變導致骨盆底肌肉及尿道外括約肌反射性過度活化,造成排尿時骨盆底肌肉無法正常放鬆,形成功能障礙型排尿,進而引發尿失禁或排尿困難。陰部神經損傷不僅影響肛門括約肌,也會影響尿道周圍肌肉,導致隱藏性神經損傷與應力性尿失禁。
骨盆底肌肉訓練(如凱格爾運動)能強化骨盆底肌群,提高尿道括約肌力量,改善尿失禁症狀,尤其對肌肉損傷導致的尿失禁效果明顯。但若神經損傷嚴重,則需配合其他治療方式。
所以,骨盆底肌肉損傷主要導致肌肉支持與收縮功能下降,神經受損則影響肌肉的神經調控與反射,兩者均可引發或加重尿失禁,且常見於產後婦女及神經性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