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底肌肉在孕期尿失禁中扮演支撐膀胱與控制排尿的重要角色,強化這些肌肉能減少孕期及產後尿失禁的發生。

骨盆底肌肉位於骨盆底部,主要功能包括支撐子宮、膀胱及直腸等骨盆臟器,並協助控制尿液和糞便的排泄。孕期因為胎兒重量增加及賀爾蒙影響,骨盆底肌肉容易變得鬆弛,導致膀胱支撐力下降,進而引發尿失禁問題。

具體來說:

  • 支撐功能:骨盆底肌肉在孕期為胎兒提供支持,維持膀胱和直腸的位置,避免臟器脫垂。

  • 排尿控制:骨盆底肌肉的收縮有助於控制尿道括約肌,防止尿液不自主流出。肌肉薄弱時,容易出現壓力性尿失禁(如咳嗽、打噴嚏時漏尿)。

  • 骨盆底肌肉訓練(如凱格爾運動):透過規律收縮骨盆底肌肉,可增強肌力,改善或預防孕期及產後尿失禁。研究顯示,孕期開始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能減少妊娠晚期及產後6個月內的尿失禁風險,但對產後一年效果尚不明確。

  • 生理回饋訓練:利用感應器及影像輔助,幫助孕婦正確收縮骨盆底肌肉,提升訓練效果,進一步改善尿失禁症狀。

所以,骨盆底肌肉在孕期尿失禁中主要負責支撐膀胱及控制尿液排出,孕期因肌肉鬆弛易導致尿失禁,透過骨盆底肌肉訓練可有效減輕症狀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