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腎臟病分期的飲食調整策略主要依據腎功能的受損程度,調整蛋白質、熱量、鈉、鉀、磷及水分的攝取,以延緩病情惡化並維持營養狀態。
主要飲食調整原則與分期策略如下:
-
早期腎臟病(腎小球過濾率GFR約60-90 ml/min/1.73m²)
- 蛋白質攝取:適度限制蛋白質,約每日0.8 g/kg體重,以減少腎臟負擔。
- 熱量攝取:維持足夠熱量(30-35大卡/kg理想體重/天),避免體重減輕與組織分解。
- 鈉、鉀、磷:適度控制,避免過量攝入。
- 水分:一般不需嚴格限制,視個人狀況調整。
目標是延緩腎功能惡化,維持電解質平衡。
-
中晚期腎臟病(GFR 15-59 ml/min/1.73m²)
- 蛋白質攝取:進一步限制蛋白質,約每日0.6-0.8 g/kg體重,非糖尿病患者可考慮更低至0.6 g/kg。
- 熱量:仍需足夠熱量支持,避免營養不良。
- 鈉:嚴格限制鈉鹽攝取(約每日2-3克),以控制血壓及水腫。
- 鉀:視血鉀濃度調整,避免高鉀血症。
- 磷:限制磷攝取,避免高血磷導致骨骼病變。
- 水分:依臨床狀況調整,避免水腫或脫水。
目標是控制尿毒症症狀,減少電解質異常與併發症。
-
末期腎臟病(GFR <15 ml/min/1.73m²,需透析)
- 蛋白質攝取:透析患者蛋白質需求增加,建議每日約1.0-1.2 g/kg體重,補充因透析流失的蛋白質。
- 熱量:維持足夠熱量攝取,避免營養不良。
- 鈉、鉀、磷:嚴格限制,依血液檢查結果調整。
- 水分:嚴格限制攝取量,避免體液過多。
目標是維持營養狀態,控制電解質及體液平衡。
其他重要飲食原則:
- 優質蛋白質來源:以高生理價的動物性蛋白質為主,如雞蛋、牛奶、新鮮肉類,素食者則需搭配豆製品及乳製品。避免低生物價的植物蛋白如麵筋製品。
- 避免暴飲暴食,尤其是高蛋白、高鉀、高磷食物,以免加速腎功能惡化。
- 注意食物中隱藏水分(如仙草、果凍),以免水分攝取過多。
以上飲食調整應由專業營養師依個人腎功能狀況及合併症進行個別化調整,並配合醫師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