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哺乳時常見的身體不適包括乳腺炎、塞奶(乳管阻塞)、乳頭疼痛及乳房脹痛等。這些不適多因哺乳技巧不佳、乳汁排空不完全或乳管阻塞所致。

常見不適與調整方法如下:

  • 乳腺炎:乳房疼痛、發紅、發燒、肌肉酸痛、全身無力,常發生於產後6週內。主要原因是乳管阻塞或細菌感染。建議持續哺乳或擠奶保持乳房排空,並尋求醫師協助治療。

  • 塞奶(乳管阻塞):乳房出現硬塊、脹痛。可透過輕柔按摩乳房,從阻塞處朝乳頭方向按壓,幫助疏通乳腺。避免用力過猛以免傷害乳腺。建議每3至4小時親餵一次,並嘗試不同哺乳姿勢,讓寶寶吸吮不同部位的乳房。

  • 乳房腫脹與脹奶:可能因哺乳次數不足或哺乳姿勢不正確。改善方法包括增加哺乳頻率(每天至少8-12次)、檢查寶寶含乳姿勢、哺乳前按摩乳房及肩頸背部以促進放鬆和噴乳反射。若乳暈腫脹影響寶寶含乳,可先擠出部分奶水。

  • 乳頭疼痛:常因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或乳頭裂傷。建議調整哺乳姿勢,保持乳頭清潔乾燥,必要時使用醫師建議的護理產品。

此外,夜間泌乳激素分泌多,建議不要整晚不排空乳汁,以免塞奶或奶水減少。

所以,哺乳期間遇到身體不適,重點是保持乳房乳汁排空、正確哺乳姿勢、適度按摩放鬆及必要時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