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主要受基因與生活習慣雙重影響,但生活習慣的影響比例較大,約占75%,基因約占25%。

科學研究指出,一般人的壽命約有四分之一來自基因遺傳,三分之三則來自環境與生活型態因素。例如,健康飲食、規律運動、良好睡眠、壓力管理、不吸菸、不濫用藥物、適度飲酒及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等八種健康習慣,能顯著延長壽命,甚至可多活約24年。這說明生活方式在延年益壽中扮演關鍵角色。

另一方面,基因也不可忽視。研究發現某些基因與長壽密切相關,如控制血管老化、脂肪代謝及DNA穩定性的基因,這些基因的表現有助於延緩老化過程。例如,LMNA基因突變會導致早衰症,影響細胞功能與壽命。透過基因檢測可以了解個人長壽潛力,並配合生活習慣調整發揮最大效益。

所以,基因提供了長壽的潛在基礎,但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實際延長壽命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活到80、90歲這個階段,生活方式的影響更為明顯;而達到百歲人瑞的長壽,基因的影響則相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