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後天生活方式在長壽中的角色約為20%與80%的比例分配,基因對壽命有重要影響,但後天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更為關鍵。
具體來說:
-
基因影響約佔壽命差異的25%左右,例如APOE、FOXO3A和CETP等基因與長壽相關,這些基因影響心臟病、大腦健康、胰島素路徑及血脂調控,家族中長壽者的親屬通常也較長壽且健康。
-
後天生活方式的影響更大,約佔80%,包括飲食、運動、睡眠、體重控制、不吸菸及適量飲酒等健康行為。研究顯示,即使有短命基因傾向的人,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能降低62%的早死風險,並延長壽命約5.5年。
-
社會經濟地位、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慣也顯著影響老化速度與壽命,社經地位較低者老化較快,壽命較短。
-
家族中長壽者不僅有相似基因,還共享相似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態度,顯示基因與後天環境及行為相互作用,共同決定壽命。
所以,基因提供了壽命的潛在基礎,但後天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是決定長壽的主要因素,健康的生活習慣能顯著逆轉不利的遺傳風險,促進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