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年齡與長壽及認知功能的相關研究顯示,女性在較晚年齡(約33歲以後)生育,與長壽有正向關聯,且生育本身對女性長壽有一定保護作用。

具體來說,研究指出女性在33歲後生育成為百歲人瑞的機率,是33歲前生育者的兩倍,顯示晚生育與延長壽命有關聯。此外,瑞典、芬蘭及美國的研究也支持生育最後一胎年齡與晚年健康、長壽呈正相關。另一項英國長期研究發現,生育過的女性比未生育女性長壽機率高出約20%。

關於生育數量與長壽的關係,部分研究發現生育子女數量與老年死亡風險呈「U」或「J」型關係,即生育2個子女的女性死亡風險最低,未生育或生育過多(3個以上)者死亡風險較高,但也有研究指出生育較多子女可降低死亡風險,延長壽命。

至於生育年齡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現有搜尋結果未直接提及,但晚年健康與認知功能通常相關,晚生育與較佳晚年健康可能間接反映對認知功能的正面影響。生育年齡過晚(如40歲以上)則伴隨較高孕產風險,可能影響母嬰健康。

總結:

  • 晚生育(約33歲後)與女性長壽正相關,生育最後一胎年齡越晚,晚年健康狀況越佳。
  • 生育本身有助於女性長壽,生育過女性比未生育女性長壽機率高約20%。
  • 生育子女數量與長壽關係複雜,適中子女數(約2個)可能最有利。
  • 生育年齡過晚(超過40歲)風險增加,需注意孕產健康。
  • 認知功能與生育年齡的直接關聯尚缺乏明確研究資料。

這些研究多基於人口統計與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生育年齡與長壽存在一定的生物學和社會行為關聯,但因個體差異及其他因素,仍需更多研究深入探討認知功能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