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常見的飲食疑問主要圍繞在如何確保母乳品質與泌乳量,以及哪些食物應該攝取或避免。根據專家建議,哺乳期的飲食原則可歸納如下:
1. 增加熱量攝取
哺乳媽媽每日需額外增加約500大卡的熱量,以滿足泌乳所需能量,熱量需求會隨泌乳量增加而調整。
2. 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攝取
蛋白質是維持母乳品質的重要營養素,建議每日增加約15克蛋白質,且一半以上應來自高生物價蛋白質來源,如牛奶、蛋、肉、海鮮等動物性蛋白質,同時搭配植物性蛋白質如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
3.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飲食應包含蔬菜、水果、全穀類、蛋白質食物、乳製品及適量油脂,確保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A、D、E、K及B群、C)和礦物質(鈣、鐵)充足,維持母體健康及母乳營養。
4. 足夠水分攝取
水分是製造乳汁的關鍵原料,建議每日攝取約2000~3000毫升水分,可透過白開水、湯水、哺乳茶等補充。
5. 脂肪攝取注意
建議多攝取植物性油脂及含DHA的食物,避免過多飽和脂肪,以降低塞奶風險,並可補充卵磷脂促進乳汁流暢。
6. 避免過度飲食禁忌
不宜過度限制飲食種類,以免營養攝取不足影響產後恢復及母乳品質。
7. 特殊情況注意
若寶寶有過敏體質,哺乳媽媽需特別留意可能引發過敏的食物,並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總結來說,哺乳期飲食應以均衡、多元、充足的營養攝取為原則,特別注重蛋白質、鈣質、水分和適量熱量的補充,並避免過度限制飲食,以支持母乳品質與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