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飲食存在許多迷思,但正確的觀念是以均衡飲食和充足營養攝取為主,並非特別限制或強調某些食物。

常見哺乳期飲食迷思與正確觀念

迷思 正確觀念
哺乳媽媽必須特別注意避免辛辣、大蒜、包心菜等食物,否則會影響寶寶 哺乳媽媽應該保持正常、健康的飲食,不需刻意避免這些食物。寶寶腹絞痛或脹氣多與哺乳技巧有關,非母親飲食所致。
為了分泌足夠奶水,哺乳媽媽必須大量增加食量 熱量攝取應與泌乳量成正比,通常每日增加約500大卡即可,不需過度進食。
喝牛奶或特定食物能顯著增加乳汁分泌 母乳分泌與飲食多樣性有關,部分食物如豬蹄、花生、木瓜、魚類等可能有助分泌,但不必過度依賴特定食物。
哺乳期應避免咖啡、酒精、菸草等 這些物質應避免,因會影響母乳品質及寶寶健康。

哺乳期飲食建議重點

  • 熱量:每日熱量應比平常增加約500大卡,主要來自米飯、麵食等富含纖維的穀類(如胚芽米、糙米)。
  • 蛋白質:每日應增加15至20公克蛋白質,且一半以上應來自高生理價值蛋白質,如魚、肉、蛋、乳製品,素食者可多攝取豆製品。
  • 鈣質與維生素D:哺乳期需充足鈣質(約每日1000毫克),並搭配維生素D促進吸收,食物來源包括牛奶、小魚干、蝦米、豆腐等。
  • 均衡飲食:廣泛選擇各類食物,避免過多飲食禁忌,以免營養不足影響產後恢復。
  • 避免菸酒咖啡:這些會影響乳汁品質及寶寶健康,應避免攝取。

補充說明

哺乳期寶寶的便便較稀是正常現象,因母乳易消化且含有多種益生成分,與媽媽飲食無直接關係。


總結來說,哺乳期媽媽應以均衡、多元且營養充足的飲食為主,避免過度迷信特定食物或禁忌,並注意避免菸酒咖啡等不良習慣,這樣才能提供寶寶優質母乳,並促進自身健康與產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