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檢時,醫生會透過以下方式評估孕婦的體重增加狀況,並確保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1. 定期測量體重
- 每次產檢都會記錄孕婦的體重,觀察體重增加的速度與趨勢。
- 體重增加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提示潛在問題,例如妊娠糖尿病、水腫或營養不良。
2. 參考孕前BMI調整建議
- 醫生會根據孕婦懷孕前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體重增加是否合理:
- BMI < 18.5(體重過輕):建議孕期總增重約 12.5~18公斤。
- BMI 18.5~24.9(正常體重):建議增重 11.5~16公斤。
- BMI 25~29.9(過重):建議增重 7~11.5公斤。
- BMI ≥ 30(肥胖):建議增重 5~9公斤。
- 醫生也會提醒孕婦避免在孕期減重,並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通常第二、第三孕期每週增加約 0.4~0.6公斤為宜。
3. 評估胎兒生長狀況
- 醫生會透過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頭骨直徑(BPD)、頭圍(HC)、腹圍(AC)、股骨長度(FL)等參數,綜合計算胎兒體重。
- 若胎兒體重過輕或過重,會進一步評估是否與孕婦體重增加有關,並給予飲食或生活型態建議。
4. 觀察其他相關指標
- 除了體重,醫生也會檢查血壓、水腫、尿蛋白等,排除妊娠併發症(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
- 若體重突然增加過多,可能需進一步檢查是否有水腫或其他異常。
5. 提供個人化建議
- 根據孕婦的體重變化、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況,醫生會給予飲食、運動或營養補充的建議,幫助控制體重在合理範圍內。
所以,產檢時醫生會結合孕前BMI、體重變化趨勢、胎兒生長狀況及其他健康指標,全面評估孕期體重增加是否適當,並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