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在產檢時遇到孕婦或胎兒體重異常,通常會進行以下評估與後續追蹤建議:
1. 體重異常的評估
-
胎兒體重評估
透過超音波測量胎兒的頭圍、腹圍、大腿骨長度等指標,估算胎兒體重。正常胎兒體重應落在同孕週數的10%至90%區間內。- 若胎兒體重低於10%(胎兒過小,FGR),需進一步判斷是「對稱性」還是「不對稱性」生長受限。對稱性多與早期因素如先天異常、子宮內感染或母體營養不良有關;不對稱性則多見於孕晚期胎盤功能不良導致的營養供應不足。
- 若胎兒體重高於90%(胎兒過大),可能與孕婦糖尿病、營養過剩等因素有關,需注意生產風險。
-
孕婦體重變化
醫師會監測孕婦的體重增加是否合理。過度增加可能導致胎兒過大,增加肩難產及剖腹產風險;體重增加不足則可能影響胎兒生長。
2. 後續追蹤建議
-
定期超音波追蹤
若胎兒體重異常,建議加密超音波檢查,監測胎兒生長曲線及羊水量、胎盤功能,評估胎兒健康狀況。 -
飲食與生活調整
- 胎兒過大:建議孕婦控制飲食,避免高糖、高澱粉攝取,並維持適度運動,防止體重過度增加。
- 胎兒過小:需評估孕婦營養狀況,適當增加營養攝取,並排除感染或其他病因。
-
醫療介入
若胎兒體重異常嚴重,可能需考慮早期引產或剖腹產,尤其是胎兒過大以避免肩難產,或胎兒過小伴隨胎盤功能不全時需密切監控。 -
心理支持與衛教
醫師應向孕婦解釋體重異常的意義與可能風險,減少孕婦焦慮,並提供適當的衛教與心理支持。
總結來說,醫師在產檢時會根據孕婦及胎兒體重的異常情況,透過超音波及臨床評估判斷異常原因,並依情況調整追蹤頻率、飲食建議及生產計畫,以確保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