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常見藥物與食物對奶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藥物是否會分泌到乳汁中影響嬰兒,以及藥物或食物是否會改變乳汁的分泌量。

藥物對奶水的影響:

  • 多數藥物會以極微量(約母親服用劑量的0.5%~1%)分泌到乳汁中,通常不會對嬰兒造成明顯傷害,但仍有少數藥物即使微量也可能影響嬰兒。
  • 藥物分子小、脂溶性高、蛋白結合力低、半衰期長的藥物較容易進入乳汁。
  • 禁忌用藥包括抗腫瘤藥、鋰鹽、藥物濫用物質(如海洛因、酒精)、放射治療藥物等。
  • 需謹慎使用的藥物有抗焦慮藥、抗憂鬱藥(建議使用Sertraline、Paroxetine)、抗精神病藥、麻醉性止痛藥、利尿劑(如Furosemide)、某些抗生素等。

藥物對乳汁分泌量的影響:

  • 促進乳汁分泌的藥物:Metoclopramide(腹寧朗)、Domperidone(胃利空)屬於多巴胺拮抗劑,能刺激泌乳激素分泌,增加乳汁產量,但可能有中樞神經或心血管副作用,使用時需醫師評估。
  • 抑制乳汁分泌的藥物:Pseudoephedrine(常見於感冒藥)、Bromocriptine、Cabergoline、強效利尿劑(如Furosemide)、某些口服避孕藥、人參(坐月子時應避免)及酒精等,可能減少乳汁產量。

食物對奶水的影響:

  • 部分傳統補品如人參可能抑制乳汁分泌。
  • 酒精會抑制乳汁分泌並可能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

使用建議:

  • 哺乳媽媽用藥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評估藥物對母嬰的安全性及乳汁分泌的影響。
  • 避免自行服用非處方藥或補品,尤其是含有Pseudoephedrine的感冒藥及酒精。
  • 若必須用藥,醫師會根據藥物特性及母親狀況選擇安全方案。

所以,哺乳期間用藥需謹慎,部分藥物會進入乳汁且影響嬰兒,部分藥物及食物會改變乳汁分泌量,使用前應尋求專業指導以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