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間,母乳的安全與品質可能受到藥物和飲食的影響,以下是相關的重點須知:
可能影響母乳的藥物
-
禁忌用藥(哺乳期間應避免使用):
- 抗腫瘤藥物(細胞毒性大)
- 躁鬱症藥物鋰鹽(Lithium)
- 退奶藥(如Bromocriptine)
- 放射治療藥物
- 藥物濫用物質(海洛因、尼古丁、酒精、古柯鹼等)
- 某些抗生素:盤尼西林(過敏風險)、磺胺類(核黃疸、溶血)、四環黴素(牙齒著色、骨骼發育影響)、氯黴素(骨髓抑制)
- 抗憂鬱藥fluoxetine(作用時間長,不建議哺乳期使用)
- 解鼻塞藥pseudoephedrine:可能減少母乳產量
-
可能影響母乳量的藥物:
- 促進泌乳藥物:Metoclopramide、Domperidone(可增加泌乳素,提升產奶量,但可能有中樞神經副作用)
- 減少泌乳藥物:Pseudoephedrine(解鼻塞藥)、強效利尿劑、雌激素製劑(避孕藥等)
-
用藥注意事項:
- 服藥時應告知醫師或藥師正在哺乳,避免自行用藥或聽信偏方。
- 可考慮錯開餵奶與服藥時間,例如先哺乳或擠出乳汁備用,再服藥,減少嬰兒暴露。
哺乳期間飲食須知
-
飲食原則:
- 肚子餓就吃,口渴就喝,不要刻意減重,避免低熱量飲食(低於1800大卡)以免影響乳汁分泌。
- 注意飲食中某些食物可能改變母乳味道,導致寶寶情緒躁動或作息改變。
-
避免或限制的飲品:
- 酒精:酒精會進入乳汁,濃度與血液相近,可能導致嬰兒呼吸抑制、脈搏微弱。
- 咖啡因:大量攝取咖啡或茶可能使嬰兒躁動、體重減輕。
- 尼古丁:吸煙會增加嬰兒休克、嘔吐、腹瀉、呼吸道疾病及猝死風險。
綜合以上,哺乳期間用藥應謹慎,避免使用禁忌藥物,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必要藥物;飲食方面則應均衡攝取,避免酒精、過量咖啡因及吸煙,以確保母乳安全與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