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飲食習慣與腎臟疾病風險密切相關,尤其是高鹽、高糖、高油脂的飲食模式會增加慢性腎臟病(CKD)的風險。研究顯示,吃較鹹的食物者罹患CKD的機率較高,且含糖飲料(如手搖飲)攝取頻繁會加速腎功能衰退,甚至可能導致年輕人腎衰竭。此外,台灣人常見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如喝地下水、塑膠袋裝熱食、久坐不動等,也被認為是傷腎的危險因素。

具體來說:

  • 高鹽飲食:鹽分攝取過多會增加腎臟負擔,研究指出吃較鹹食物的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較高(OR=1.258)。

  • 含糖飲料:台灣人喜愛的手搖飲含糖量高,一杯珍珠奶茶熱量約700大卡,一周喝超過3次會加速腎功能衰老。臨床案例也顯示,長期大量飲用含糖飲料者可能罹患糖尿病及腎衰竭。

  • 飲水習慣:有喝地下水或井水習慣者罹患CKD風險較高(OR=2.261),可能與水質有關。

  • 其他生活習慣:憋尿、久坐不動、錯誤進補、塑膠容器裝熱食等習慣也會傷害腎臟。

  •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是預防腎臟病的重要關鍵,台灣衛生單位強調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及控制三高來護腎。

所以,台灣人若持續高鹽高糖飲食、頻繁飲用含糖手搖飲、缺乏運動及不良生活習慣,將大幅提高慢性腎臟病及腎功能衰退的風險,建議改善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以降低腎臟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