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CKD)與糖尿病有密切關聯,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最常見且主要的危險因子之一。 在台灣及多個國家,超過40%的末期腎臟病患者是因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腎臟中的微血管,導致腎功能逐漸惡化,形成糖尿病腎病變,這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成因。
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機制複雜,主要包括:
- 高血糖造成血管損傷:血糖過高會破壞腎臟微血管,導致腎絲球過濾功能下降。
- 胰島素抗阻與慢性炎症:胰島素抗阻不僅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也會引發慢性炎症和氧化壓力,進一步損害腎臟和心血管系統。
- 共同風險因子: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因素同時增加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此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腎功能惡化的風險顯著增加,且血壓控制不佳也會加速腎病進展。積極控制血糖和血壓能有效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末期腎臟病(需洗腎)的發生率。
所以,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的主要誘因,兩者在病理機制和危險因子上高度重疊,良好的糖尿病管理對預防和延緩慢性腎臟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