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後未定時擠奶可能導致乳房乳汁鬱積,形成乳房硬塊,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乳腺管阻塞所致。乳汁未被有效排出,會在乳腺管內積聚,造成局部硬塊,進而引發乳房不適甚至疼痛。

乳房硬塊的影響與風險包括:

  • 乳腺管阻塞:乳汁積聚使乳腺管阻塞,造成乳房局部硬塊,觸摸時可感覺到硬塊。
  • 乳腺炎與乳房膿瘍:若阻塞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乳腺炎,嚴重時甚至形成膿瘍,需醫療介入。
  • 哺乳困難與疼痛:硬塊會使乳房變硬、疼痛,影響哺乳舒適度,甚至導致乳汁分泌減少。

預防與處理建議:

  • 定時哺乳或擠奶:建議每3至4小時親餵一次,或在哺乳後立即擠奶,避免乳汁過度積聚,保持乳房通暢。
  • 改變哺乳姿勢:讓嬰兒的下巴貼近硬塊處,利用嬰兒吸吮的舌頭蠕動幫助疏通阻塞的乳腺管。
  • 輕柔按摩:在哺乳或擠奶時,用指腹輕柔按摩硬塊周圍,促進乳汁流動,但避免用力過猛以免傷害乳腺。
  • 保持充足水分與營養:適量補充水分及卵磷脂,有助改善乳汁黏稠度,減少乳腺阻塞風險。
  • 休息與觀察:哺乳期間注意休息,若硬塊持續不消或伴隨發熱、紅腫,應及時就醫。

總結來說,哺乳後未定時擠奶會使乳汁積聚,導致乳腺管阻塞形成硬塊,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乳腺炎等併發症。透過定時哺乳、適當擠奶、改變哺乳姿勢及輕柔按摩,可以有效預防及緩解乳房硬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