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奶食物與發奶食物的區別與選擇
退奶食物與發奶食物在哺乳期的作用截然不同,選擇時需依照哺乳階段與需求來調整。
分類 | 作用 | 常見食物範例 | 特性與注意事項 |
---|---|---|---|
退奶食物 | 幫助減少乳汁分泌,促進自然退奶 | 竹筍、韭菜、白蘿蔔、人參、大麥芽、薄荷、瓜類(如西瓜) | 多屬涼性食物,容易抑制泌乳素,建議退奶期適量攝取,避免身體負擔過重。韭菜可水煮後沾醬油食用,大麥芽可做成麥芽水飲用。 |
發奶食物 | 促進乳汁分泌,支持哺乳媽媽泌乳需求 | 青木瓜、花生豬腳湯、芝麻糊、黑豆水、魚肉、奶類、雞肉、蛋、豆類等蛋白質及醣類豐富食物 | 富含蛋白質與能量,有助於穩定泌乳。哺乳期間應避免攝取退奶食物以免奶量減少。 |
選擇建議
- 哺乳期初期或需增加奶量時,應多攝取發奶食物,如魚肉、花生豬腳湯、青木瓜等,補充足夠蛋白質與熱量,支持乳汁分泌。
- 準備退奶或需減少奶量時,則應避免發奶食物,改以退奶食物如韭菜、白蘿蔔、竹筍等涼性食物,幫助自然漸進退奶,減少乳房不適。
- 退奶過程中,建議採取漸進式退奶方式,配合飲食調整,避免乳房脹痛或下垂。
注意事項
- 退奶食物雖有助於減少奶量,但仍需適量攝取,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 發奶食物中含有豐富蛋白質與能量,對哺乳媽媽營養補充有益,但不宜在退奶期食用。
- 黑麥汁與中藥炒麥芽不同,黑麥汁多被視為催奶劑,非退奶食物。
總結來說,退奶食物多為涼性、抑制泌乳的食材,發奶食物則富含蛋白質與熱量,促進乳汁分泌。依照哺乳階段選擇合適的食物,有助於媽媽順利調整奶量,維持身體健康與乳房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