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期間營養補充的重要性與蛋白質攝取建議
營養補充的重要性
洗腎(透析)期間,身體不僅會排出代謝廢物,也會流失蛋白質、胺基酸、水溶性維生素(如B1、B6、B12、葉酸)及微量元素。因此,營養補充在洗腎期間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包括:
- 補足流失的營養:避免因營養不足導致體力下降、肌肉流失、免疫力降低。
- 維持生理機能:補充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有助於維持肌肉張力、促進傷口癒合、降低感染與住院風險。
- 改善生活品質:適當營養補充可提升精神狀態、增強活動力,並有助於降低死亡率。
蛋白質攝取建議
洗腎前後的蛋白質攝取原則不同,需根據腎功能狀況調整:
洗腎前(慢性腎臟病第3-5期)
- 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55~0.8公克,以減輕腎臟負擔。
- 優先選擇高生物價蛋白質,如魚類、肉類、蛋類、黃豆製品等。
洗腎後(透析期間)
- 洗腎會造成蛋白質流失,因此需增加蛋白質攝取,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1.0~1.5公克蛋白質,依透析方式而異:
- 血液透析:每日每公斤體重1.0~1.3公克。
- 腹膜透析:每日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
- 建議選擇高生理價蛋白質,如牛肉、豬肉、魚肉、蛋類、家禽肉、黃豆製品等。
- 若飲食攝取不足,可適時使用高蛋白質、富含BCAA(支鏈胺基酸)、肉酸、牛磺酸、維生素B12、葉酸等的營養補充品。
其他營養補充重點
- 維生素B群:洗腎過程會流失維生素B群,建議補充綜合維生素B群,有助於能量代謝與紅血球生成。
- 維生素C、E:具抗氧化能力,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 微量元素:如鐵、鋅、硒等,依個人狀況適度補充。
- 低磷、低鉀、低鈉:避免高磷、高鉀、高鈉食物,以維持電解質平衡。
飲食調整建議
- 若胃口不佳,可調整飲食順序,先攝取蛋白質,再吃蔬菜與澱粉類。
- 可選擇添加Omega-3成分的營養補充品,有助於改善發炎與心血管健康。
- 必要時可使用「洗腎營養針」或口服營養補充品(ONS),以改善營養狀況。
總之,洗腎期間的營養補充需兼顧蛋白質、熱量、維生素與礦物質,並根據個人腎功能與透析方式調整,才能維持良好體力與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