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患者牙齦腫痛常因牙周病或牙齒感染引起,且腎功能不佳會加重口腔炎症及感染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骨髓炎等併發症。臨床案例中,曾有一位78歲洗腎患者因牙髓嚴重發炎,造成臉頰腫大並併發骨髓炎與蜂窩性組織炎,經抗生素治療、拔牙及手術引流後才恢復。

慢性腎病患者因腎功能下降,體內毒素堆積,影響口腔微生物平衡,容易引發牙齦炎、牙周病,且營養不良(如蛋白質、維生素缺乏)也加重牙齦腫痛。牙周病與慢性腎病有密切關聯,牙周病的慢性炎症會加重全身炎症負擔,可能促進腎功能惡化。

中醫觀點認為,慢性腎病患者常有腎陰虛火,導致牙齦浮腫、腫痛,且生活作息不佳、飲食偏燥熱辛辣也會加重症狀。

臨床處理建議包括:

  • 早期發現並治療牙周病或牙齒感染,避免炎症擴散。
  • 牙齦腫痛時應告知腎臟科醫師,評估是否調整透析或用藥。
  • 維持良好口腔衛生,定期牙科檢查。
  • 注意營養補充,改善免疫功能。
  • 中醫調理可作為輔助治療,改善腎陰虛火狀態。

此類患者牙齦腫痛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食慾及全身狀況,進而影響腎病控制與生活品質。因此,慢性腎病患者應重視口腔健康,積極預防及治療牙周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