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恢復期的運動建議應該採取漸進式、低強度且安全的方式,並依照產後不同階段調整運動內容與強度。自然產媽媽約在產後4至6週可開始進行輕度肌力與骨盆底肌肉運動,剖腹產媽媽則建議6至12週後才開始較強度的運動,且需先取得醫師同意。產後初期可從腹式呼吸、骨盆底肌肉收縮(凱格爾運動)、乳房肌肉運動開始,逐步增加散步、快走等有氧運動,最後再進階到核心肌力訓練及阻力訓練。

主要運動建議與時間點:

  • 產後第1天起:腹式呼吸運動,促進肺活量與腹肌收縮。
  • 產後第2天起:乳房肌肉運動,幫助胸部恢復彈性。
  • 產後2至4週:開始簡單的體力恢復運動,如慢走、凱格爾運動,注意不要過度負荷。
  • 產後4至6週(自然產):可開始骨盆底肌肉與腹部輕度肌力訓練,促進子宮收縮與骨盆恢復。
  • 產後6至8週(剖腹產):視傷口癒合情況,開始輕度運動,避免拉扯傷口。
  • 產後8至12週:可逐步增加有氧運動強度,如快走、游泳(需無惡露及傷口感染)。
  • 產後12週以上:若身體狀況良好,可恢復中高強度運動,建議先由物理治療師評估並設計運動計畫。

注意事項:

  • 運動過程中若出現疼痛、陰道出血、傷口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尋求醫療協助。
  • 避免過度拉筋或高衝擊運動,尤其在韌帶和關節尚未完全恢復時。
  • 剖腹產傷口需充分癒合後再進行腹部相關運動,避免拉扯造成傷害。
  • 產後運動有助於促進子宮收縮、預防血栓、改善便秘、增強腹肌張力,減少腰酸背痛。
  • 建議保持正確姿勢,配合骨盆矯正運動,尤其在產後6個月黃金期內。

所以,產後運動應以安全、漸進、個人化為原則,並密切注意身體反應,適時調整運動強度與種類,才能有效促進身體恢復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