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的月子餐與營養補充建議以均衡、清淡、易消化為原則,並隨著產後恢復階段調整飲食內容。產後初期(約1~10天)宜以清淡湯品(如雞湯、魚湯、排骨湯)為主,避免刺激性和油膩食物;第2週開始可逐漸加入麻油類溫補料理(如麻油炒豬肝、腰仔),但仍應少鹽、避免過度油膩。
主要營養補充重點包括:
- 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與乳汁分泌,建議攝取雞肉、魚肉、蛋、豆製品等優質蛋白。
- 鐵質與鈣質:補充生產流失的營養,促進骨骼健康,建議多吃紅肉、豬肝、小魚乾、牛奶、黑芝麻等。
- 維生素與礦物質:多攝取新鮮蔬果,如紅蘿蔔、高麗菜、芹菜、蘋果、木瓜等,促進身體恢復與免疫力。
- 膳食纖維:第四週後逐漸增加,有助腸道蠕動,避免便秘。
- 水分:充足飲水與湯品,維持體液平衡與乳汁分泌。
飲食禁忌方面,產後應避免寒涼、生冷、油炸、加工食品及刺激性調味料(如酒、咖哩、胡椒),以免影響腸胃功能及乳腺健康。剖腹產媽媽因麻醉影響腸胃蠕動,初期更應以流質、清淡食物為主,逐步過渡到固態食物。
整體而言,月子餐應根據產後不同階段調整,從清淡易消化開始,逐步增加營養密度與熱量,並保持飲食多樣化與均衡,促進產後身體修復與哺乳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