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飲食與營養補充對身體恢復極為重要,主要因為生產過程中身體消耗大量能量與營養素,且產後需要促進傷口癒合、補充流失的鐵質與蛋白質,並為哺乳提供足夠營養。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穀根莖類、蛋豆魚肉類、蔬菜水果、低脂乳品、油脂堅果類)是關鍵,特別強調高蛋白質、鐵質、鈣、維生素D及葉酸的補充。

產後飲食應依階段調整:

  • 第一週:以溫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白飯、粥、蒸蛋、魚肉等,幫助傷口修復與排惡露,避免刺激性食物。
  • 第二週:開始補血補氣,增加鐵質與維生素C攝取,促進乳汁分泌,適量進補如紅棗、枸杞、牛肉、豬腰等。
  • 第三至四週:可進行溫補或熱補,使用麻油雞湯、四物湯等中藥材調理,幫助子宮恢復與調整體質,但須確保傷口癒合後再開始。

此外,產後避免過度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因為碳水化合物轉化為乳糖是母乳中主要糖分,對寶寶腦部發育至關重要,且避免攝取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咖啡、茶、酒類)。

所以,產後飲食的核心是均衡營養、多樣化攝取,適時補充蛋白質、鐵質及維生素,並根據身體恢復階段調整飲食內容,這樣才能促進媽媽身體修復、提升體力,並支持哺乳期的營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