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及產後半年持續抽筋的可能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體重增加與肌肉負擔加重:孕期體重快速增加,導致下肢肌肉(尤其是小腿腓腸肌)負擔加重,容易引發抽筋。此外,產後身體尚未完全恢復,肌肉仍可能處於疲勞狀態。
-
激素變化:孕期分泌黃體素使肌肉變得較柔軟,雖有助於生產,但也可能影響肌肉的正常收縮與放鬆,增加抽筋風險。
-
血液循環不良:孕期及產後因活動量減少、靜態姿勢多,導致下肢血液循環變差,肌肉溫度降低,容易抽筋。
-
電解質與礦物質失衡:缺鈣、缺鎂或其他電解質不平衡是常見原因,但孕婦抽筋不一定全因缺鈣,需綜合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
-
肌肉疲勞與運動量減少:孕期及產後活動量下降,肌肉量減少,血液循環惡化,乳酸等疲勞物質堆積,導致肌肉僵硬與抽筋。
-
體液增加與水腫:孕期體液增加造成下肢水腫,進一步影響血液循環與肌肉狀態,促使抽筋發生。
綜合以上,孕期及產後半年持續抽筋多因體重增加、激素變化、血液循環不良、電解質失衡及肌肉疲勞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建議透過適度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鈣鎂、保持良好血液循環及適當伸展肌肉來緩解症狀。如抽筋嚴重或持續不退,應諮詢婦產科或神經肌肉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