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睡的常見原因包括:白天活動量不足導致缺乏睡意、過長的午睡時間、習慣家長陪睡且獨立入睡訓練不足、使用3C產品(手機、平板等)導致藍光干擾褪黑激素分泌、課業壓力大、家庭環境及作息不規律等。
改善策略主要有:
- 增加白天戶外活動量,如散步、打球,幫助孩子身體疲累自然產生睡意。
- 調整午睡時間,避免午睡過長影響晚間入睡。
- 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入睡能力,透過與孩子溝通建立安全感,並逐步減少陪睡。
- 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產品,減少藍光對褪黑激素的抑制,建立睡前儀式(閱讀、放鬆音樂)促進入睡。
- 維持規律作息時間,避免晚睡成為習慣。
- 減輕課業壓力與情緒困擾,因為壓力與焦慮會影響睡眠品質。
- 改善睡眠環境,如臥室擺設舒適、安靜,營造良好睡眠氛圍。
台灣學生普遍晚睡,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容易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生長激素分泌與視力健康。晚睡還可能增加青春期提前的風險,影響身高發育。因此,家長應積極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確保每天睡滿約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