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因骨盆底肌肉鬆弛,容易導致子宮下垂,護理建議主要包括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如凱格爾運動)、避免腹部過度用力、改善生活習慣及適當的物理治療。

具體護理建議如下:

  • 骨盆底肌肉運動:建議產後10天開始進行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如平躺彎曲雙腿抬臀,收縮臀肌1~2分鐘,重複2~3次,並每日多次練習凱格爾運動,每次15下,持續數週至數月,有助於恢復骨盆底肌肉張力,預防子宮、膀胱及陰道下垂。

  • 避免腹部用力:避免慢性咳嗽、便秘等導致腹壓增加的情況,因腹部用力會加重骨盆底肌肉負擔,促使子宮脫垂惡化。

  • 生活方式調整:包括避免搬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保持良好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減少骨盆底肌肉壓力。

  • 物理治療與生理回饋訓練:利用生理回饋儀器協助患者認識並正確收縮骨盆底肌肉,搭配內診徒手治療放鬆骨盆底肌筋膜,提升肌肉協調與彈性,並結合核心肌群訓練改善身體平衡與穩定度。

  • 子宮下垂嚴重者:若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可能需要醫療介入,如陰道懸吊手術或陰道閉合手術,但術後仍需配合骨盆底肌肉復健。

所以,護理重點在於早期介入骨盆底肌肉強化運動、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改善生活習慣及必要時配合物理治療,以減緩骨盆鬆弛及子宮下垂的症狀,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