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性主要與腎臟疾病患者有關,對一般健康人則不需過度限制。

對於腎臟病患者,蛋白質攝取需依病程階段調整:

  • 腎臟病前期(CKD 1-3期):不必嚴格低蛋白,但應避免過量攝取,建議每日蛋白質攝取量不超過每公斤體重1.5克,約0.8至1克較適宜,有助於減緩病情惡化。
  • 腎臟病晚期(CKD 4-5期):需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取,建議每日0.6至0.8克/公斤體重,並搭配足夠熱量攝取,避免營養不良。此時蛋白質來源應以高生物價蛋白質(如動物性蛋白、蛋、奶、黃豆類)為主。
  • 腎臟病患者若不適當限制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促進腎功能惡化。

對於一般健康人,蛋白質攝取不足反而可能導致肌肉流失、飽足感降低,增加肥胖風險,並可能引起掉髮、皮膚變差等問題,因此不建議限制蛋白質攝取。
不過,蛋白質攝取過量可能短期提升腎絲球過濾率,但目前研究尚未證實長期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病風險。但高蛋白飲食常伴隨紅肉及飽和脂肪酸攝入,若烹調方式不當(如油炸、炭烤),可能增加痛風、高血脂等健康風險。

建議

  • 腎臟病患者應依醫師及營養師指導,調整蛋白質攝取量與來源。
  • 一般人應保持均衡飲食,確保蛋白質攝取充足且多元,避免過量紅肉及不健康烹調方式。
  • 蛋白質攝取量可依個人體重、健康狀況及生活型態調整,無單一適用所有人的標準。

以上資訊主要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慢性疾病防治組及相關營養研究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