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哺乳頻率與擠乳對減輕乳房腫脹有明顯的幫助,主要原因在於這些行為能促進乳房內乳汁的排空,減少乳汁滯留,從而緩解腫脹與不適。

根據母乳哺育醫學會的臨床程序,早期且頻繁的乳房排空(包括親餵與手擠乳)能有效降低乳房腫脹的發生率,尤其是在產後頭幾天。研究指出,產後1~3天內手擠初乳一次或兩次,每次約25-30分鐘,能顯著減少乳暈腫脹,從93%降低至7%。

此外,建議在親餵之外,若母嬰分離或乳房腫脹明顯,手擠乳的頻率應維持在一天6-8次,以確保乳汁持續排出,避免乳房過度充盈。

實務上,增加哺乳與擠乳頻率的具體做法包括:

  • 讓寶寶直接吸吮乳房,吸吮次數與時間不限,因為寶寶吸吮是最有效的排空方式。
  • 若寶寶無法直接吸吮,則以手擠乳代替,並嘗試不同方向擠奶,找到最容易排出的部位,避免乳房過度脹痛。
  • 每次哺乳或擠乳後,按摩乳房以促進乳汁流動,減少硬塊與腫脹。

綜合以上,增加哺乳頻率與擠乳次數是減輕乳房腫脹的有效策略,能促進乳汁排空,降低乳房充血與腫脹的風險,並有助於維持乳頭健康與哺乳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