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BMI孕婦在孕期體重增加的標準與建議如下,這些建議主要依據孕前BMI值來調整,以確保母嬰健康並降低孕期併發症風險:
孕前BMI範圍 | 建議孕期體重增加總量 | 孕中後期每週體重增加速度 | 備註 |
---|---|---|---|
過輕(BMI < 18.5) | 12.5–18公斤 | 0.5–0.6公斤/週 | 需較多體重增加以支持胎兒發育 |
正常體重(BMI 18.5–24) | 11.5–16公斤 | 0.4–0.5公斤/週 | 一般標準範圍 |
過重(BMI 24–27) | 7–11.5公斤 | 約0.2–0.3公斤/週 | 控制增重以減少妊娠併發症風險 |
肥胖(BMI ≥ 27) | 5–9公斤以下 | 約0.2–0.3公斤/週 | 體重增加限制更嚴,避免巨嬰及妊娠毒血症等風險 |
此外,研究指出體重增加超過7公斤可能會增加妊娠毒血症的風險。懷雙胞胎孕婦的體重增加建議約為15.9–20.4公斤,懷三胞胎則建議約22.7公斤。
總結來說,孕前BMI越高,孕期允許的體重增加越少,目的是降低孕期併發症與母嬰健康風險。孕婦應配合飲食控制與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增重,並在孕期定期監測體重變化。
以上建議符合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及台灣相關健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