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漏尿的常見原因主要包括:

  • 懷孕期間骨盆底肌肉受壓與拉伸:隨著子宮增大及胎兒體重增加,骨盆底肌肉承受巨大壓力,導致肌肉鬆弛無法有效支撐膀胱和尿道。
  • 荷爾蒙變化:懷孕時體內分泌鬆弛素,使肌肉和韌帶放鬆,骨盆底肌肉張力降低,影響尿液控制。
  • 生產過程的物理損傷:自然產時嬰兒通過產道會拉扯甚至損傷骨盆底肌肉和神經,造成肌肉功能受損,導致應力性尿失禁(如咳嗽、走路時漏尿)最為常見。
  • 剖腹產的影響:雖然剖腹產不直接損傷骨盆底肌,但懷孕期間的壓力及手術可能影響膀胱功能,導致短期漏尿。
  • 其他因素:多胞胎妊娠、多次生產、肥胖、年齡增長及賀爾蒙變化(如更年期)也會增加漏尿風險。

產後漏尿的恢復時間因人而異,通常分為以下階段:

恢復階段 時間範圍 狀況說明
短期 幾週內 產後幾週內可能有輕微漏尿,如打噴嚏、大笑時漏尿,隨身體恢復逐漸改善。
中期 3-6個月 大部分產婦漏尿狀況會明顯改善,尤其有持續做骨盆底肌肉鍛鍊(如凱格爾運動)者。
長期 超過6個月 若漏尿持續未改善,建議尋求醫療協助,可能需接受生物回饋治療或電療等專業治療。

積極進行骨盆底肌肉鍛鍊(如凱格爾運動)是促進恢復的關鍵,且耐心等待身體自然修復也很重要。


總結來說,產後漏尿多因骨盆底肌肉受壓、拉扯及荷爾蒙變化所致,恢復時間從幾週到數月不等,嚴重或持續者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