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嬰兒是否有分離焦慮症,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觀察:
1. 觀察嬰兒在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的反應
- 哭泣或表現出明顯不安,如焦躁不安、難以安撫。
- 害怕陌生人,對陌生環境或人員表現出恐懼或退縮。
- 當照顧者回來時能夠平靜下來,但分離時反應強烈。
2. 分離焦慮症的核心症狀(需出現三種或以上)
- 與依附對象分離或預期分離時感到明顯痛苦。
- 持續擔心依附對象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如受傷、死亡)。
- 擔心自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如迷路、被綁架)。
- 因害怕分離而拒絕離開家或去學校等地方。
- 害怕獨處,即使在家中也需要依附對象陪伴。
- 沒有依附對象時拒絕入睡。
- 經常做與分離有關的惡夢。
- 分離時出現身體症狀,如胃痛、頭痛、嘔吐或噁心。
3. 持續時間與影響
- 正常的分離焦慮是發展階段的一部分,會隨年齡自然消退。
- 分離焦慮症則持續時間較長(超過四週)、強度較強,且明顯干擾嬰兒的日常生活和發展。
4. 身體症狀
- 分離時可能出現反覆的身體不適,如頭痛、肚子痛、嘔吐等。
5. 初步測試方式
當嬰兒與重要的人分開或預期分開時,若出現超過三項上述症狀,且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建議家長特別留意並尋求專業評估。
總結判斷要點
判斷項目 | 正常分離焦慮 | 分離焦慮症 |
---|---|---|
反應強度 | 輕微至中度 | 強烈且持續 |
持續時間 | 隨年齡自然減退 | 超過四週以上 |
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不明顯 | 明顯干擾日常生活與發展 |
身體症狀 | 少見 | 常見,如胃痛、頭痛、嘔吐 |
恐懼與擔憂程度 | 輕微 | 持續且明顯擔心依附對象或自身安全 |
若嬰兒的分離焦慮反應特別強烈、持續時間過長或影響正常生活,建議家長尋求兒童心理專家的協助,以獲得適當的評估與治療。